兒童骨齡分析系統:常見的幾種骨齡評測方法有哪些常見的骨齡評測方法主要有計數法、圖譜法、計分法三大類
(7)CHN法:
首先CHN法是根據中國兒童的數據統計制定的適合中國兒童骨齡評測的一項國家標準,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獎。
特點:
a. 去除了TW2法人為平均分配參照骨權重的做法, 用數學方法確定了各個參照骨在骨發育成熟度評價中的權重。使得各個參照骨的各個發育分期,在評測手、腕部骨骼從生命降生到發育成熟全過程中的價值得到合理體現;
b. CHN法手腕骨發育成熟度曲線與我國兒童生長發育的客觀規律更吻合,預測身高更準確。
c.CHN法各骨權重與我國相關領域專家經驗得到相互印證,提高了評測標準的可靠性;
d.評測結果的一致性得到顯著提高:
e. 需評定的骨骼數量從20塊簡化為14塊,減少了百分之30的工作量,提高了評測效率。
。2)兒童骨齡分析系統:顧氏圖請法(顧光寧、吳曉鐘等“中國人手與腦部之骨化”)
特點:使用簡便,是我國較早的系統研究手腕部骨齡的代表性成果。
不足:樣本數量少且集中在一個地區, 圖譜間隔1歲;樣本年代較早。
注意:評測當代城市兒童骨齡,結果偏大0~2歲。
。1)美國G-P圖譜
特點:使用標準圖譜評測簡便,但平均隨機誤差達10個月左右,因為發育異常兒童各骨成熟程度常常不一致,容易產生更大的誤差;使用jing確評測法評測結果更準確,平均隨機誤差4個月左右。
G-P圖譜不足:除了種族差異,圖譜法還存在結果較粗略,隨機誤差大,易受評測人主觀偏好影響,不同評測者之間結果差異較大。jing確法太繁瑣。
(4) TW (倫敦大學Tanner和Whitehouse )系列方法
特點:受主觀印象影響較小,是骨齡研究中早的計分法代表作之一。 TW2 法評測我國城市骨齡12歲前的女童和13.5歲前的男童,結果偏小0~6個月;其他階段結果偏大0~6個月TW3法評測結果與G-P法評測結果相似。
不足:人為分配各個參照骨權重,使得正常變異較多的參照骨擁有較高的權重,導致評測系統不穩定,隨機誤差較大,骨成熟度曲線與兒童發育規律不-致。 評測結果的一致性較差。 TW法將長骨和腦骨齡分別計算,導致出現不同的骨齡值,如何利用長骨骨齡和胞骨骨齡的不同尚待進一步研究。
(5)葉氏TW2法
特點。使用的英國TW2得分標準,有TW2法的固有缺陷。
(6)百分計數法(李果珍、張德苓、高潤泉等手腕部骨骼年齡“百分計數法”)
特點:不僅使用簡便,而且受主觀因素影響小;由近及遠評測橈骨、尺、頭、鉤、三角、掌一、掌2~5、近排2~5指骨、中排2~5指骨,正常變異大的部分腕部骨化zhong心和部分指骨不作為主要參考;該評測方法評測結果的一致性和系統的穩定性都比較高。評測的jing準度高于圖譜法。是我國較早的系統研究手腕部骨齡評測技術的代表性成果,是臨床經驗和大樣本數理統計相結合的成果。
不足:樣本數量少且集中在-個地區;樣本年代較早。
注意:評測當代城市兒童骨齡,結果偏大0~2歲。
(7)兒童骨齡分析系統:“中華-05”法
特點:“中華-05"的作者推薦在體育和司法領域使用的RUS-CHN則是在TW2-RUS基礎上每塊骨骼增加了2~6個共47個成熟指征,但仍然沿用的了TW2-RUS法的權重分配方案。